wa | 冼剑雄 | 华南理工建筑学人 (2018年5月刊) 广州瀚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凯发体育游戏平台

wa | 冼剑雄 | 华南理工建筑学人 (2018年5月刊)

2018-06-12

本文转载自“世界建筑”公众号


微信图片_20190723163113.jpg

冼剑雄

xian jianxiong


1968年出生

1986年入学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学士、硕士)

广州市冼剑雄联合建筑设计事务所执行合伙人、主持建筑师

广州瀚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总建筑师


2017年香港建筑师学会“两岸四地”建筑设计大奖优异奖

2017年第九届中国威海国际建筑设计大奖赛优秀奖

2017年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二等奖

2016年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2015年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三等奖 

1998年中国建筑学会全国青年建筑师奖


从本科到研究生再到毕业后留职华工设计院,我总共在华工学习工作了13年。 这13年是我人生非常难忘的时期,从建筑学的启蒙到跟着导师深入钻研,再到做了人生第一个超高层建筑作品,在华工的这13年也是形成我自己建筑观念的重要时期。直至以后出来自主创业我也依然在不断践行着从学生时代起就日渐形成的对建筑的理解,对现代主义建筑语言的坚持。回想华工求学的经历, 感触最多的是觉得幸运,我们那一届正值最好的年华,身处南粤改革开放大地,年轻朝气,求知欲旺盛,社会环境宽松,建筑业蓬勃兴起,大量的书籍资讯,大量的国外思潮涌入,各种日新月异的现象,各种类型的实践,可以说那时候建筑学是最令人羡慕、也最令年轻人向往的行业,建筑学子们也是最充满激情充满活力的一群人。


当代建筑发展到今天,在愈趋全球化的语境下,如何能保有本土地域文化的身份认同,将会是建筑在科技发达、人工智能愈趋发展之后所面临的巨大挑战。现代主义建筑曾经高效地解决了工业革命之后大量城市化高密度人群的居住问题,理性而统一,强调效率而忽略情感,它完成了那个时代发展的历史使命。而如今,全球越来越趋同,行业科技的发展使得标准化、装配化、协同性更加成熟完善,人类可以在短时间内在地球的不同地方复制创造出相类似的建筑,而有一样是人工智能不能代替的,那就是人类的情感需求和精神追求。建筑承载着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人群的集体记忆,它是在地的,唯一适宜性的,建筑师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赋予建筑以文化内涵和内在灵魂,寻求在全球科技一体化的时代保持各自文化的差异性,在普世价值观里寻求特定文化的特定内涵,这些是我认为当代建筑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


中国建筑业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跟国际先进国家的理念和技术差距越来越小,但人们厌倦了千城一面的城市和建筑,越是学习西方的先进理念,越是反思自己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如何传承本土的文化传统,回归与超越,是中国建筑师应该努力的方向。我有幸在2015年参与编写了由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编的 《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之广东卷的工作,通过对岭南传统建筑要素的梳理解析并结合大量实践来探讨传统与现代建筑相融合的策略方法。建筑师应该不断地回归审视自己民族优秀的建筑文化和智慧,才能从中汲取营养,然后用现代的建筑语言来阐释适应当下并面向未来的建筑。回归对于我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时间维度上的回归,即回归传统,萃取营养;二是回归到建筑的本质,即抛开所有热闹虚华的表象做纯粹谦卑的建筑,真正以人为本,而不是权威意识形态的宣传工具。我相信只有深刻的回归才能找到超越所依托的土壤,未来根植于历史,国际根植于本土,这是当今建筑师们应该走的路。


对于岭南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我认为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来切入, 即绿色生态、以人为本、对传统建筑文脉的尊重、传统建造技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以及多元文化的融合创新,这5个方面分别回应了岭南建筑文化传统所包含的生态型、和谐性、文化性、技术性以及多元性。岭南传统建筑具有朴实的生态思想和内涵,从顺应自然的生态规划布局到围合通透的建筑空间组织再到相容共生的室内外建筑环境,处处体现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自然主义建筑理想,与现代生态建筑学的诸多理念不谋而合。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框架下,传统建筑具有层次分明的空间规划,丰富多变的空间结构,精致细腻的场所空间,这些无一不是以人的需要和感受为出发。无论社会怎样进步,人类怎样发展,人始终是建筑的中心,所以就算在当下乃至未来以人为本的设计都是贯彻始终的。对传统建筑文脉的尊重包含了针对旧建筑的修旧如旧、新旧共生的建筑保护与活化利用,这对旧城改造以及城市更新具有特殊意义。在设计理念上充分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鉴古立新,形神兼备,将传统、地方文化艺术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营造独特的建筑文化意向。在技术层面上的传承应本着将传统建造技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原则,包括地方材料与新材料的结合,传统建造技术的更新,以及现代建筑科技的地方化适用,概括来说就是现代技术地域化,地域技术现代化。最后,多元文化的融合创新需要建筑师本着包容开放的心态,对外来文化中优秀的部分兼收并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积极探索不同文化并置融合的方式。如今世界是平的,文化的传播比以往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高效快捷,国际的和本土的都会在一片土地上相容相合,和而不同,建筑也理应反映当下时代的这种状态。

微信图片_20190723163123.jpg

广晟国际大厦(摄影:王艮,非潮摄影)

微信图片_20190723163127.jpg

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摄影:陈中)

微信图片_20190723163131.jpg

力迅上筑(摄影:绿风摄影)

微信图片_20190723163135.jpg

力迅时光里(摄影;非潮摄影)

微信图片_20190723163138.jpg

珠海市工人文化宫模型(摄影:冼剑雄)

微信图片_20190723163141.jpg

珠海市基督教堂模型(摄影:廖家升)


微信图片_20190723163145.jpg

微信图片_20190723163147.jpg

网站地图